-
龍門石窟位于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色優美,更是許多石窟難以比擬的。來龍門游玩,與其說是視覺的盛宴,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朝拜。
龍門石窟
-
白馬寺位于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第一所官辦寺院?,F存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占地約4萬平方米。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是優秀的石刻藝術品。
白馬寺的山門為明代所重建,為一并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盤門。
白馬寺
-
白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總面積168平方公里。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專家學者譽為“自然博物館”。境內海拔 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觀云海的最佳處。這里奇峰俊秀,白云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白云峰、玉皇頂、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復合型旅游區,被譽為“人間仙境”、“中原名山”。
白云山
-
洛陽博物館位于古都洛陽市中心繁華地段,西臨王城公園,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洛陽博物館以其數量巨大,跨代久遠,種類豐富,品位高超而享譽中外,其中仰韶、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夏、商玉石器、兩周青銅器、漢魏彩繪、唐三彩、宋瓷等多是稀世珍寶,并極具地域特色,在中國文物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洛陽博物館
-
關林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前為祠廟,后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明萬歷年間始建廟、植松。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關林總面積約百畝左右,古柏蒼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氣象幽然,為洛陽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覽勝地。分立于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赳赳而踞,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體現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后榮耀;立于儀門左右重達3000余斤的鐵獅,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雖歷400余載風風雨雨,依然肅穆含威;儀門“威揚六合”匾額為慈禧太后御筆,端莊厚重,彌足珍貴;連接儀門和拜殿的石獅御道為海內外關廟所獨有,甬柱頂雕石獅104尊,百獅百態,圓潤生動,毫無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關林
-
洛陽國家牡丹園所在區域為洛陽牡丹的原聲地,是隋朝西苑、唐朝神都園的舊址,是中國最早的牡丹種植區。北宋的董氏西園就位于園區之中。明朝崇禎年間,洛陽名士李獻廷在董氏西園故址建李氏花園,成為清朝、民國時期洛陽最大的牡丹園。建國后,這里先后被改名為郊區苗圃牡丹品種園、國家牡丹品種基因庫。終于2003年3月,由國家林業局批準為“洛陽國家牡丹園”,成為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牡丹觀賞區。國家牡丹園濃縮了源遠流長的洛陽牡丹文化,傳承了千古名園的地域文脈。園中的千年鳳丹林,為宋朝董氏西園和明清李家花園的遺物,其中的一株“千年牡丹網”為隋朝西苑遺物,是洛陽牡丹的“活化石”。
牡丹園
-
白園是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此園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麗古雅。白園坐落于洛陽市城南13公里處的龍門東山琵琶峰上,占地44畝,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河由南向北穿山而過,一橋飛架東西;宛若一道彩虹。白園內主要景點有青谷區、樂天堂、詩廊、墓體區、日本書法廊、道時書屋等10余處。青谷區位于兩山之間,有白池、聽伊亭、石板橋、松竹、白蓮。
白園
-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位于河南洛陽欒川縣潭頭鎮西南10公里的熊耳山,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風景優美,堪稱“北國一絕”。重渡溝因東漢光武帝劉秀二渡伊水至此,擺脫王莽追殺并成就帝業而得御賜之名。區內竹茂林密,野生動植物繁多,800畝竹林密密層層,可與蜀南竹海相比美。四季泉水噴涌,常年飛瀑成群。景區憑借“水清、竹多、落差大”這些自然優勢和“茶文化、竹文化、水文化、農耕文化”的有機融合,讓游客領略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的別樣風光。重渡溝三絕:水、竹、農家院。重渡溝得天之獨厚,上百個泉眼數百股泉水從地球深處噴涌而出,匯成了億萬年源源不斷的蘭溪清流;鋪天蓋地、遮天蔽日的萬畝竹林又給重渡溝平添了一座滿目涌翠的天然畫廊;重渡溝被中國旅游第一人魏小安先生稱之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
重渡溝